纹样
动物纹

青花瓷器上除了龙纹、凤纹、弯纹、麒麟纹等神异纹外,还使用一部分自然界中存在的动物作为装饰纹样,其中有兽类也有禽类,如:狮子、兔子、鸳鸯、孔雀等等。

由于元代受到了汉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许多伊斯兰文化、蒙古文化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装饰艺术风格。而明代是一个高度君主专治的朝代,因此青花瓷纹样所传达的艺术表现与元朝也有所不同。从元代至明代动物纹纹样的形态的种类是更加丰富了,纹样的形态与搭配发生了变化,其次是动物纹风格发生了变化。我们要不断创新,在陶瓷的创作过程中不断摸索,不局限于以前的装饰方法,也可融入现代的元素。

正统青花麒麟纹罐
明宣德青花螭龙纹梅瓶
清乾隆 青花梅雀图瓶 | 故宫博物院
明永乐青花五龙纹玉壶春瓶
关于动物纹的来源

青花瓷动物纹是一种中国传统的陶瓷装饰技术,它最初起源于唐代的汉白玉器及三彩陶瓷,随着历代瓷器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动物纹通常包含各种动物的形象:如龙、凤、狮、虎、麒麟、鹿、鸟等,这些动物形象常常与神话、传说、历史、文学、诗歌和人生哲学等有关。这些形象通常是从自然中吸取灵感,融入了人们对自然万物的热爱和敬畏。动物纹在瓷器上的运用,不仅能丰富瓷器的造型和装饰,而且也体现了古人对文化、艺术和审美的追求。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中相互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是瓷器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青花瓷中动物纹饰的运用便占有十分显要的地位, 动物形象既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表现出西域文化形式美感形成了元代青花瓷器的独特风格。 到了清朝时期,龙、凤、猛兽、鸟禽、蝙蝠、蝴蝶等动物纹样题材被大量地运用到青花器物中,相对于其他题材的纹样,动物纹样一般都具有权利符号的象征作用,被赋予了政治标识与阶级划分的特殊含义,包含着“意在笔先”的象征性意义。

植物纹

在汉代就已开始使用植物纹做装饰,但在唐以前多是作为神异纹和动物纹的辅助纹样使用,植物纹只居于陪衬地位。唐宋两代植物纹饰的兴盛,为元代青花瓷器上的植物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量植物纹样作为主题纹饰和辅助纹饰被应用于元青花装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牡丹纹、莲纹、菊纹、蕉叶纹、瓜果纹、灵芝纹、松竹梅纹、月梅纹等。

青花瓷植物纹的样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牡丹、菊花、梅花、荷花、桃花、樱花、石榴、瑞兽、龙凤、松竹梅等。其中,牡丹花作为汉族传统的文化符号,被广泛应用于青花瓷器上,在明代青花瓷器中牡丹花的图案成为了非常流行的植物纹饰。此外,青花瓷植物纹在色彩和线条上也具有独特的风格,通常用深蓝色上色,线条简洁优美,流畅大方。

宣德 青花花卉纹玉壶春瓶

宣德青花瓷釉的突出特点是有橘皮纹,不十分平整。宣德时期官窑瓷器造型亦非常丰富,其中大件器物风格雄伟浑厚、庄重古朴,小件器物精致细巧、厚薄适度,具有典雅秀美的艺术风采……

明洪武青花石榴花纹花口折沿盘

折沿,菱口,花菱形壁,圈足,红砂底。盘心双圈内绘折枝莲,圈外四面分别绘折枝牡丹、石榴、菊花和茶花。内外壁与口沿纹饰相同,均为折枝莲与海浪。纹饰布局稀疏整齐,留白处较多,为洪武官窑特色……

元 青花缠枝花卉纹兽耳罐

青花缠枝牡丹纹双兽耳盖罐,口外侈,束颈撇肩,鼓腹,斜壁略弧,璧形底足,肩部饰一对兽面铺首,直边包形盖,盖顶立塑一小兽……

元 青花花卉纹玉壶春瓶

瓶撇口,细颈,溜肩,鼓腹,圈足。通体青花装饰,颈部绘如意云头纹,内绘折枝花,肩部为忍冬纹,腹部为缠枝花卉纹,近足处为双勾如意云头纹……

关于植物纹的来源

这些纹样的主要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传统纹样,而中国传统植物纹的基本形式受到佛教的影响而产生。在中国的艺术史中,植物纹图样的发展历史悠久。早在公元5世纪下半叶,一系列早期装饰纹样就出现在建筑上,特别是在敦煌、麦积山和山西大同附近的云岗,大量的佛教石窟寺触发了这一发展过程。这些石窟寺中的建筑背景上常常出现用于礼佛的人像雕塑和装饰母题,为植物纹提供了经典的案例……

青花瓷植物纹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和自然观察。在宋代,中国的园林艺术达到了高峰,特别是南宋的苏州园林,以其精美绝伦的园林构造和精美绝伦的景观而闻名。园林绘画流派也相应地得到了发展,艺术家通过观察自然,在瓷器上创作了各种植物和花卉的图案。中国古代艺术家非常注重自然主义,他们通过仔细观察自然界中各种动植物的特征和属性来创作出各式各样的艺术品。青花瓷植物纹的图案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艺术家通过观察花草树木的形态和细节,在瓷器上描绘出精美绝伦的植物图案。青花瓷植物纹的流行,可以追溯到元代和明代。在元代,景德镇成为了中国青花瓷产地的主要之一。在明代,青花瓷生产进一步发展,并广泛流传到欧洲和其他地区,成为了中国瓷器制作的一个重要代表。

人物纹

中国人物画对青花瓷人物纹饰的影响,通过对人物画的发展历史时期与青花瓷的产生发展时间的追溯,以及两者画法的比较,可以清晰地看到,元明清三朝的青花瓷人物纹饰从绘画题材到画法都受到了中国画的影响,但影响的情形有所不同。元明清青花瓷人物纹饰的审美特征是指青花瓷人物纹饰所表现出来的美的感觉,其表现最为突出的且最具代表性的特征。这种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可以从纹饰的形式、风格、艺术追求和审美崇尚等几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宋代青花瓷人物纹的形象多为女性形象。元朝时期,青花瓷人物纹开始呈现出更加生动自然的特点。元代青花瓷的人物形象依然以女性为主,但形象的姿态和动态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民间文化的增加。明清时期,青花瓷人物纹的数量增加了很多,出现了除了女子以外的男子、儿童、动物等各种人物形象,明清时期的青花瓷人物纹大多采用“藏头诗”的形式。

明万历 青花人物故事圆盘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西厢人物图瓶|上海博物馆
关于人物纹的来源

青花瓷人物纹饰伴随着青花瓷在元代景德镇的成功烧制而产生。从元代中后期画在大型瓷罐上的历史人物故事图,到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的戏婴图,人物纹饰的创作自始至终都直接受到了中国人物画的影响。在元明清三朝的不同时期,随着人物画绘画内容和绘画样式的演变而发生改变。人物画的绘画形式的形成,是我们民族的习性和长期的审美趣味所导致。它有着相对稳定的绘画基本样式,如用笔用墨所形成的样式。青花瓷人物纹饰在模仿借鉴人物画的同时,由于其材质、绘制方式、画工素质等的特殊性,最终,青花瓷人物纹饰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审美趣味和画风形式。它是中国人物画的审美样式的延伸,应是中国绘画史有待进一步发掘和研究的一个领域。

中国人物纹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和文化传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物画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艺术形式,无论是壁画、手卷还是绘画作品都少不了人物画的影子。这些图案和绘画作品为后来的人物纹提供灵感和源头。中国人物纹在古代陶瓷艺术中的应用较早,尤其是在唐代时期,虽然人物纹的形式还相对抽象,但是其人物形象已经非常明显。随着社会变迁和绘画艺术的发展,中国人物纹的形式和内容也不断地丰富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