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流程
壹

揉泥
揉泥,目的在于排空泥料中的气泡,使得泥料进一步紧致。缺少这一道工序,则容易出现坯体中含有气泡,坯体干燥烧制时容易破裂变形。做坯
景德镇传统圆器做坯,即是依据最终的器型作出大致相应的坯体,以供后期印坯时使用,需要在转盘上利用手法来塑造坯型,加入适量的水可以使坯体相对光滑。
贰
叁

印坯
做好的粗坯,在经过一定时间的自然阴干(必须在一定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自然阴干,不可日晒。做坯成形的坯体,必须斜放在坯板上,不可直立放置。否则可能产生底部的坯裂),就可以进入印坯工序。印坯,是为了使手工成形的圆器在烧制后达到整齐划一。待手工拉坯的坯体自然阴干后,将半干的坯体置于土制磨具上以手按拍,使得坯体周正匀结。利坯
利坯,是将印好的坯精加工,使其进一步光整圆润,利用平口小刀在毛坯处刮平使之光滑,此处需要控制好力度和小刀的距离,防止破坏坯体。
肆
伍

荡里釉
圆器制作,若是器内没有装饰的,则需要先上里釉。器物外面的釉则是后期第二次的浸釉。釉,是附着在陶瓷坯体表面的玻璃质薄层,与玻璃有着类似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釉一般以石英、长石、粘土等为原料。陶瓷施釉的方法有:喷、吹、浸、浇、荡等方法。里釉(器物内部的釉面)和底釉(器物底足的釉面)我们采用的是传统的荡釉法,研磨
荡好内釉的坯,则可以进入画坯工序。画坯用的青花料事先需要长时间的研磨、配方,则是每个工作室密不可宣的了。把所需的矿石颜料研磨成细粉,能够使青花瓷的色泽更加鲜明和亮丽,且矿物颜料颜色更加持久。
陆
柒

画坯
利用画笔工具蘸取研磨好的特制颜料,青花瓷的绘制过程需要熟练的技术和艺术感,层次丰富、色彩变化多端的图案才能完美的呈现出来。绘制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节处理,避免出现笔误等问题,绘制完后放置妥帖位置阴干。混水
青花瓷的魅力,就好比写意水墨山水在中国国画中的地位,而青花之美,不仅仅在精细的画工,青花的山水具有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的皴法和染法所具有的优美细腻的层次,而这一切都来自于混水这一道工艺。
捌
玖

施外釉
绘制完成的瓷坯,需要进行第二次的施釉工序。此时,杯子的底足还未形成。浸釉法需要师傅对坯体、釉料以及瓷器的预期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瓷坯浸在釉水里的时间长短,直接影响到瓷器烧成后的品相。挖底足
瓷坯外部施釉后,在釉面自然干燥后,就可以进入挖底足的工序了。由于我们制作的是有足的器物,在挖底足时需要留出底足最外圈的坯,且必须保持外圈的基本一致,这需要很强的控制能力和功底。
拾
拾壹

写底款、施底釉
利用画笔工具等来书写底款,有纪年款,堂名款,姓氏款等,写完阴干即可上底釉,刷子蘸取釉油给底部均匀抹上釉面。满窑
将待烧的瓷坯合理的分布于窑体内,称之为满窑。满窑时需要依据窑体的结构大小以及所有待烧的坯体大小合理摆放,并留出合理的火道烟道,否则会影响烧制时窑体内的气氛,导致烧制失败。
拾贰
拾叁

烧窑
景德镇传统青花瓷采用还原烧,我们烧制的温度达到1330°C,烧制时间为10小时左右。青花瓷的烧制过程要求非常严格,温度和时间的控制都非常关键。一般需要进行三次烧制,第一次是进行胎体的烧制,第二次是进行青花的烧制,第三次是进行釉料的烧制。三次烧制完成后,才能得到精美的青花瓷器。开窑
经过12-18小时的自然冷却,在窑体内温度降至常温时,就可以开窑了。这是整个制作过程中最激动人心的一刻。
拾肆